ArtPro
Language
HomeNews藝術家|安塞姆‧基弗 Anselm Kiefer

藝術家|安塞姆‧基弗 Anselm Kiefer

2024.01.26 11:13
图片

Anselm Kiefer

安塞姆·基弗

(德國,生於1945年)

藝術不能單獨存在。它必須借鏡更廣泛的知識。它需要承載世界和生活的傷口。 —— 安塞姆‧基弗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持續關注文化記憶和認同等多層次的主題,並且往往輔以各種歷史、神話和文學的素材,其中包括引用希臘和日耳曼神話、煉金術和基督教的象徵主義、著名中世紀抒情詩人瓦爾特·封·德爾·福格威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生於羅馬尼亞的詩人保羅·策蘭(Paul Celan)、法國詩人及評論家沙魯·波杜黎(Charles Baudelaire)、俄羅斯未來主義者維克多·赫列勃尼科夫(Velimir Khlebnikov)和奧地利戰後詩人英格博格·巴赫曼( Ingeborg Bachmann)等人的著作。

图片

《誰此時沒有房子》,2021年
畫布、乳膠、油、壓克力、蟲膠、木炭
190 x 280 厘米

图片

《貝勒尼基的頭髮》,2020年
油、乳液、壓克力、蟲膠,粉筆、頭髮、畫布
380 x 280 x 15 厘米

在過去四十年間,基弗將不同媒材的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和概念,透過疊加、混合和重新製作,開創了他獨特的創作實踐。材料的語言在他作品中至關重要,因此作品往往帶有沉積的地質紋理,如鉛、混凝土、泥土、乾枯植物、玻璃、鐵絲網以及加入現成物品如書本、鐮刀和模型船等,交匯成高度象徵性的聯繫。鉛是基弗創作中的關鍵材料,他稱之為 “唯一足以承載人類歷史重量的材料” 。他對材料的選擇參考了煉金術的原理,例如將卑金屬轉化為黃金,作為一種靈性啟蒙的隱喻。

图片

《勿忘你終有一死》, 2019-2020年
乳液、油彩、壓克力、蟲膠、木頭、金屬、畫布
190 x 280 厘米

图片

《獻給保羅‧策蘭》,2014–2021年
油、乳液、壓克力、蟲膠、粉筆、鉛、畫布
280 x 380 厘米

安塞姆·基弗的許多作品圍繞著他生於戰後德國的身份背景,同時他對神話和紀念歷史的關注,涵蓋了整段人類歷史。透過材料的處理和紋理的利用,他厚重的作品暗示了歷史的沉積,年復一年,層層堆疊,磨蝕的表面似乎反映出時間的流逝。藝術家有意將畫布和雕塑置於室外,利用風化過程將這一點放大:「我需要自然、天氣變化,需要熱與冷。有時我把我的畫放在雨中,我把酸、泥土或水砸向它們。 」他將變化和腐蝕深紮在他的作品中,即使在「完成」 之後,它們仍處在一個有機的變化過程中。

图片

《花兒都到哪裡去了》,2012/22年
壓克力、油、乳液、蟲膠、畫布
190 x 380 厘米

图片

《帶翅膀的托盤》,2015年
玻璃、金屬、鉛葉、鐵鏽、黏土、木材
151.5 x 180 x 70 厘米

守護知識是基弗作品中的重要主題,透過廣泛研究歷史和文學,啟發自己的創作實踐,這些書籍代表著學習、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寶庫。他以自己獨特的筆跡,在作品上刻下詩歌、語錄和名字,向塑造知識和建構我們理解世界方式的前人致敬。正如他解釋, 「我以圖象思考。詩幫助我做到這一點。它們就像大海中的浮標,你從一個浮標游到另一個浮標。在這之間,如果沒有它們,我便會迷失。它們是無邊際的廣闊空間中,令事物聚合的抓手。有時,前塵往事會濃縮成新的詞語,生成新的語境。”

图片

《壞媽媽》,2007–2011年
油、乳液、壓克力、蟲膠、粉筆、樹枝、木頭、鐵、畫布
380 x 560 x 70 厘米

图片

《太陽船》,1996–2009年
荊棘、鋁、向日葵、壓克力、油、乳液、畫布、鋼、玻璃框架
141 x 281 x 35 厘米

图片

《純金純潔的女兒》,1982–2013年
油彩、壓克力、木炭、蟲膠、拼貼、木刻、紙本、畫布
190 x 330 x 5.5 厘米

安塞姆·基弗生於德國多瑙辛根,在法國巴黎和巴爾雅克生活及工作,自1992年以來他一直在法國工作。這位藝術家入讀卡爾斯魯厄美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Karlsruhe)之前曾經學習法律、文學和語言學,後來在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學習,是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的學生。 1980年,他入選第39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西德館(West German Pavilion at the 39th Venice Biennale),此後他在多個國際機構舉辦個展,包括杜塞道夫美術館(Städtische Kunsthalle Düsseldorf,1984年)、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1987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1998年)、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Fondation Beyeler, Basel,2001年)、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Bilbao,2007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London,2014)、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Paris,2015年)、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Albertina,Vienna,2016)、聖彼得堡隱士廬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St. Petersburg,2017)、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勞耶分館(Met Breuer,New York,2018)、奧斯陸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Astrup Fearnley Museet,Oslo,2019年),及德國濱湖科黑爾的弗朗茲·馬爾克博物館(Franz Marc Museum,Kochel am See,Germany,2020年) 。基弗在1999年獲頒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Praemium Imperiale),並在2008年獲得德國書商和平獎(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 2007年,他是繼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之後,首位受委託為巴黎盧浮宮製作常設裝置的藝術家;2018年,他的場地特定雕塑《蛇形標誌》(Uraeus)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New York)前展出。 2020年,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委託安塞姆·基弗在巴黎先賢祠(Panthéon)創作一個永久性的藝術裝置。 2021至2022年,藝術家的大型作品展「獻給保羅·策蘭」(Pour Paul Celan)在巴黎臨時大皇宮(Grand Palais Éphémère)展出。


畫廊展覽

图片

“誰此時沒有房子”
2022年
Thaddaeus Ropac 首爾

图片

“向詩人致敬”
2022年
Thaddaeus Ropac 巴黎龐坦

图片

“獻給瓦爾特·封·德爾·福格威德”
2020年
Thaddaeus Ropac 薩爾斯堡卡斯特別墅

图片

“獻給安德里亞·埃莫”
2018年
Thaddaeus Ropac 巴黎龐坦

图片

“在玫瑰雷雨中”
2015年
Thaddaeus Ropac 薩爾斯堡卡斯特別墅

图片

“胎兒”
2012年
Thaddaeus Ropac 巴黎龐坦

图片

“鹼度”
2011年
Thaddaeus Ropac 薩爾斯堡哈雷

图片

“瑪麗亞在荊棘中行走”
2014年
Thaddaeus Ropac 巴黎瑪黑

图片

“獻給保羅·策蘭”
2005年
Thaddaeus Ropac 薩爾斯堡卡斯特別墅

图片

“一開始”
2003年
Thaddaeus Ropac 薩爾斯堡卡斯特別墅

美術館展覽

图片

“安塞姆·基弗同名個展”
2022年
沃林登博物館,荷蘭瓦塞納

图片

“攝影之初”
2023年
LaM博物館,法國里昂

图片

“秋日”
2023年
赫雷迪姆藝術文化中心,韓國大田

图片

“獻給保羅·策蘭”
2022年
臨時大皇宮, 法國巴黎

出版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獻給保羅策蘭》
法語
2021年

更多全球藝術市場的最新動態請持續關注 ArtPro。

Source: Ropac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