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News展覽 | 木木美術館呈現安·維羅尼卡·詹森斯:“粉黃藍” 光幻迷離 步入雲間

展覽 | 木木美術館呈現安·維羅尼卡·詹森斯:“粉黃藍” 光幻迷離 步入雲間

2023.07.03 12:30

安·維羅尼卡·詹森斯:“粉黃藍” 

展期:2023.6.30-11.26

地點:木木美術館 (798館)

策展人:王宗孚 木木美術館副館長兼藝術總監

比利時藝術家安·維羅尼卡·詹森斯的研究型個展“粉黃藍”於6月30日在木木美術館開幕。 安·維羅尼卡擁有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記憶——那是她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的孩提時代,這座城市強烈的自然光線深深烙印在她的記憶裡,光也因此逐漸成為她作品中的標誌性元素。

在本次木木美術館展覽中,第一個進入觀眾眼簾的會是作品《粉黃藍》。攜手好友或愛人,亦或獨自迷失在“雲間”,當眼前全是色彩斑斕的煙霧,我們將如何辨別周遭,決定前進的方向?觀看藝術家紀錄的日食影像、激活“光幻視”體驗大腦為我們創作的色彩畫面,藝術家創造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奇蹟。

粉黃藍
2015-2023
人造霧,自然光與燈光,彩色濾片
尺寸可變

《粉黃藍》(2015-2023) 是本次展覽的核心作品,展現了詹森斯將雕塑從材料和形態中解放、並將其去物質化的探索。 《粉黃藍》是一件利用光線和顏色激發觀眾深度感知經驗的沉浸式裝置——一個霧氣繚繞的空間,同時充斥著熱烈而繽紛的彩色光線。當觀眾在裝置中走動,不同顏色隨之被帶動、混合、轉移,呈動態變化之勢。策展人王宗孚認為,這件裝置亦能從抽象主義精神中得到理解: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等藝術家曾將色彩和抽像作為傳遞思想與情感的基本工具。 “這些藝術家們使用色彩並非僅僅因其美學品質,更因顏色是意義和情緒的表達方式;抽象則允許他們在避開傳統表現形式的情況下,創作出呈現新經驗和新想法的作品。”這間彩色霧室的前身是戶外作品《隧道》(1999) ,該裝置是安·維羅尼卡為第 14 屆荷蘭烏得勒支a/d Werf 藝術節創作的,制霧機每五分鐘於人行隧道中產生一團人造霧。

紅106藍132 ( 再版 )
2003-2023
鋁,聚碳酸酯板,照明設備
180x230x150cm

《紅106藍132》首次亮相是在巴黎奧塞美術館2003年的展覽《抽象起源》。 這件北京再版是一個裝有頻閃燈光的房間,邀請觀眾進入觀看。紅色與藍色燈光頻閃交替,混合成一種熾熱的白,從而改變觀眾對空間和顏色的感知。於策展人王宗孚而言,這件作品“對抽象本身的意義提出了當代性的問題。一方面,詹森斯的創作徹底顛覆了物質的形態與具象性;另一方面,她嘗試探索媒介的純粹性,通過單純的顏色變化塑造出一個物理空間。”

日月食系列 
藝術家影像作品片段

展廳內呈現的一系列影像作品是安·維羅尼卡·詹森斯對日食和月食的研究。 藝術家與策展人一同從這些跨時十餘年的、拍攝自世界各地的影像中挑選了六件展出,分別是《食—邊緣(工作室版)》(2006)、《食—上海,中國2(之後)(晴朗)》(2009)、《食—豪環礁(海洋)》(2010)、《食—施皮茨貝格山》(2015)、《食—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2017) 和《食—美國亞利桑那州,沃姆斯普林斯(PS)》(2017)。

展出的其中影像作品《邊緣(工作室版)》(2006) 是對發明家約瑟夫·普拉托 (1808-1883)的致敬。這位比利時物理學家研究肥皂泡泡的特性、光在視網膜上的呈現效應等光學現zuo象。普拉託也是費納奇鏡的發明者,從鏡中觀看旋轉著的硬紙板圓盤,會產生動態的視幻覺。當前影像展示了詹森斯多次拍攝的日食鏡頭。為捕捉日食,藝術家曾前往蒙古、土耳其、波利尼西亞、挪威等地。影像中的片段則是她與來自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學生們一同去智利拍攝的。關於她對日食的迷戀,詹森斯如是說:“每一次(日/月食)是完全不同的。它以宇宙之大呈現,卻能讓人身臨其境。當我身處其間,只想享受它、感受它。你可以留意到每次日食的不同之處,也可以僅僅為了它的美麗,它的崇高。
 

“閃光的微粒被揮灑空中,而後隨意散落於地面,給人帶來能量的投擲感。 ” 

——安·維羅尼卡·詹森斯
 

無題(晶銀),開放式雕塑#1
2015-2023 
聚酯纖維
尺寸可變

《晶》系列源於藝術家與米歇爾·弗朗索瓦2015年合作的作品《踢星》,他們用黑色閃粉在地上踢出一個小丘。從那以後,詹森斯繼續嘗試不同顏色的閃粉和創作雕塑時的姿勢,探索其難以捉摸的本質以及它受光線影響的方式。藝術家在此呈現了為北京訂製的新顏色,該版本之前從未展出。

銀色有助於提升觀眾自我意識,並鼓勵觀眾在觀看作品時重新思考自身方位和作品展出語境。和詹森斯其他許多作品一樣,《無題(晶銀)》是一件場域特定作品,用散落地面的閃粉創作出反光而縹緲的裝置,影響人們在空間裡的走動方式。安·維羅尼卡·詹森斯將該系列作品視為開放式雕塑,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且臨時存在的。

天空
2002-2023
綜合材料(攝像機,無聲實時影像投影)
尺寸可變

安·維羅尼卡·詹森斯的《天空》(2002-2023) 是一個直播投影裝置,將外界景觀與封閉的室內空間無縫融合。作品將此刻的天空實時投射到展廳牆面,有效地為自然界創建了一個室內的臨時窗口。這件作品展示了詹森斯對超越建築自身界限的持續關注。

2003年,藝術家受比利時電信公司Belgacom委託創作的《天空》首次於公司總部大廳內展出,而攝像機被巧妙地放置在僅限高級管理人員入內的天台上。這件作品包含了對權力生態和可及性的討論,因為它允許普通員工感受到他們平日無法觸及的空間。詹森斯的作品大膽挑戰了公司的社會經濟等級制度,賦予員工更多權限。

在此,直播天空的攝像機被安置在木木美術館屋頂上方,讓觀眾可以瞥見通常不會注意到的天空。 《天空》是一件引人深省的創作,它深入研究了自然、藝術和可及性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它尖銳地提醒著人們,最尋常的、看起來無關緊要的環境或場所,也可能藏著更深遠的意義。

觀看安·維羅尼卡·詹森斯的作品,必須走進她的雕塑,走入“雲中”。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驗到藝術家想要訴說的,即在空間中,我們不應該偏袒單一的觀看角度,而是不斷地運動、行走,直到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關於藝術家

安·維羅尼卡·詹森斯

安·維羅尼卡·詹森斯 (Ann Veronica Janssens) 1956年生於英國福克斯通。她曾就讀於布魯塞爾坎布雷國立視覺藝術高等學院(L’École de la Cambre)。藝術家目前在布魯塞爾生活和創作。

詹森斯在許多重要機構舉辦過個人展覽,其中包括:蘭伯特收藏館,亞維農(2022年);米蘭現代藝術博物館,米蘭(2021年);南倫敦畫廊,倫敦(2020-21年)和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胡姆勒貝克(2020年);橘園美術館,巴黎(2019年);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赫爾辛基(2018-19年);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巴爾的摩(2018年);納舍雕塑中心,達拉斯(2016年);韋爾科姆收藏館,倫敦(2015年);WIELS藝術中心,布魯塞爾(2009年);CCA沃蒂斯當代藝術研究院,加利福尼亞(2003年);奧塞博物館,巴黎(2003年);柏林新國家美術館,柏林(2001年)等等。

藝術家的主要群展包括:國家影像美術館,巴黎(2022年);梅斯蓬皮杜中心,梅斯(2021年);維也納藝術博物館,維也納(2019年);海關大樓博物館,威尼斯(2019年);海沃德畫廊,倫敦(2018年);BOZAR藝術中心,布魯塞爾(2016年);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胡姆勒貝克(2016年);第十屆Manifesta雙年展,冬宮博物館,聖彼得堡(2014年);東京宮,巴黎(2014年);大皇宮,巴黎(2013年);盧浮宮,巴黎(2012年)等等。

詹森斯的作品被以下機構所收藏:福爾林登博物館卡爾迪奇收藏,瓦瑟納爾;德蓬當代藝術博物館,蒂爾堡;FNAC,巴黎;JUMEX美術館基金會,墨西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胡姆勒貝克;馬賽當代藝術博物館,馬賽;塔斯馬尼亞古今藝術博物館,塔斯馬尼亞;安特衛普當代藝術博物館,安特衛普;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 - 蓬皮杜中心,巴黎;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布魯塞爾;Mu.ZEE美術館,奧斯坦德;當代藝術博物館,格朗霍奴;納舍雕塑中心,達拉斯;根特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根特;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特拉維夫,以及許多其他機構。

更多2023年全球藝術市場的最新動態請持續關注ArtPro。

Source: 木木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