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News畢加索的藝術世界:深入了解西班牙繪畫大師的影響和靈感源泉

畢加索的藝術世界:深入了解西班牙繪畫大師的影響和靈感源泉

2023.05.08 15:00

巴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歷史上最多產、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畢生醉心藝術創作。在近80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共創作逾20,000件作品,涵蓋油畫、版畫、素描、雕塑、陶瓷、舞台佈景以至服裝。 為紀念畢加索逝世50週年,佳士得於2023年舉辦一系列特別活動,懷緬這位藝術大師,並回顧他的傳奇故事;而畢加索的多幅鉅作將於本月舉辦的紐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拍賣中亮相。

畢加索每個時期的作品都以他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為題材,從轟轟烈烈的愛情、自身的苦境,以至歐洲的社會政治風氣。畢加索的作品就像記錄他一生的藍圖。

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窗邊的靜物》,1932年作
油彩 畫布 | 129.7 x 162.3 cm
估價待詢
此拍品將於5月11日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畢加索從哪裡獲得靈感? 
 

父親

1881年10月25日,畢加索在西班牙馬拉加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名畫家,所以他自小便開始習畫。畢加索的繪畫天賦在10歲時已顯露無遺,他的父親更在他13歲時決定放棄從事藝術,認為兒子已經超越了自己。

鬥牛

在西班牙土生土長的畢加索對鬥牛深深著迷。象徵男子氣概和勇猛的鬥牛士,更成為畢加索自我的延伸。

他的好友海倫·帕梅林(Hélène Parmelin)曾寫道:“與到工作室創作一樣,‘鬥牛’是畢加索生活的一部分。他會在奔牛節那天穿上漂亮的衣服,與妻子一同欣賞鬥牛。即使在奔牛節以外的日子,鬥牛的精神也融入在畢加索的生活之中。他的靈魂住著一隻公牛,他的堂兄弟就是鬥牛士,而他的房子則是競技場。”

咖啡館文化

1904年,23歲的畢加索移居巴黎後不久,便認識了紀堯姆·阿波利奈爾 (Guillaume Apollinaire)。這位法國作家活躍於二十世紀初的巴黎前衛藝術圈子,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影響深遠。

二人的友誼不但開拓了畢加索的知識和興趣,也讓他深深愛上了巴黎多姿多彩的咖啡館文化,這也為他日後創作的立體主義作品提供重要的養分,啟發畢加索開始以信手拈的報紙、苦艾酒酒瓶和其他反映巴黎波希米亞式生活的物品進行創作。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咖啡壺、杯子與吸管》,1911年作
油彩 畫布 | 46 x 27 cm
估價:8,000,000 - 12,0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1日佳士得紐約“S.I.紐豪斯珍藏傑作拍賣”呈獻

非洲和伊比利亞雕塑

畢加索於1900年代初首次接觸伊比利亞和非洲雕塑,啟發他以全新的藝術語言刻畫人物。他對這些雕塑簡單而有力的歪曲形態為之著迷。他在玫瑰時期末創作的作品首次看到伊比利亞雕塑的影響,例如《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905-06年作),而著名的《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年作) 則充分體現非洲雕塑對畢加索的影響。

畢加索其後回想這件作品時曾表示:“這些面貌有別於任何一件雕塑,根本完全不同,是奇妙的存在。《亞維農的少女》的靈感一定是在那天湧現。”

表演

從巴黎舞台上的舞者和歌手、玫瑰時期的小丑和馬戲團表演者,以至立體主義構圖中的吉他和曼陀林……表演、戲劇和音樂在畢加索作品中一直佔據重要的角色。

畢加索曾參與製作10部芭蕾舞劇,當中6部為俄羅斯芭蕾舞團製作。 1917年至1924年間,畢加索曾為4部大型表演設計佈景、服裝和舞台幕布,包括《遊行》(Parade,1917年作,他在創作期間更邂逅首任妻子)、《三角帽》(Three-Cornered Hat ,1919年作)、《普欽奈拉》(Pulcinella,1920年作)和《信使傳說》(Mercure,1924年作)。他為芭蕾舞劇設計的佈景和服裝也呼應了他在藝術風格上的轉變。

音樂

《老吉他手》(Le vieux guitariste,1903至1904年作)是畢加索藍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畢加索也曾在許多立體主義畫作和拼貼作品中融入西班牙吉他,但他最廣為人識的吉他作品則是於1912年以常見的紙板、紙、繩子和金屬線製成,形成別樹一幟的雕塑。

畢加索摒棄傳統的雕塑方法,並大膽採用嶄新的集合手法。 《吉他》(Guitar)把雕塑的邊界翻轉,形成一件完全開放的立體雕塑,以虛無的空間呈現實體。在畢加索的創作生涯中,吉他和音樂家一直是他的重要題材。

古典藝術大師

據海倫·帕梅林所言,畢加索經常陷入沉思︰“我總覺得德拉克羅瓦(Delacroix)、喬托(Giotto)、丁托列托(Tintoretto)、埃爾·格雷考(El Greco)和其他藝術家,還有其他現代畫家、好人壞人、抽象和非抽象藝術家,都在我的身後看著我作畫。”

事實上,他不斷與過去的藝術家展開對話,包括近代乃至古典藝術大師。他也曾表示︰“好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竊取”,不懈鑽研小盧卡斯‧克拉納赫 (Lucas Cranach the Younger)、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和安格爾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等藝術家的作品,重新演繹和活化藝術經典。

1960年代,畢加索通過作品與倫勃朗(Rembrandt)展開緊密的對話。倫勃朗與畢加索一樣度過了漫長的創作生涯,經常以各種偽裝隱身於作品之中。而對於畢加索對火槍手這一主題與日漸濃的興趣,其第二任妻子賈桂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曾回想道:“這個興趣是從他開始研究倫勃朗時開始。”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戴桂冠的男子半身像》,1969年作
油彩 瓷漆  畫布 | 115.7 x 88.8 cm
估價:9,000,000 - 12,0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7日佳士得紐約“世紀藝術之旅:杰拉爾德‧范伯格珍藏 (第一部分) ”呈獻

當時畢加索剛做過手術正在療養,期間重新翻閱了多部經典文學作品,包括大仲馬(Alexandre Dumas)創作的《三個火槍手》(Three Musketeers),啟發他開始瘋狂探索穿著十七世紀服飾的火槍手主題,並在晚年把充滿男子氣概的火槍手視為自己的延伸。


誰是畢加索的靈感繆斯? 
 

費爾南德·奧利維爾

畢加索搬到巴黎的洗衣船(Bateau-Lavoir)不久後,便邂逅了費爾南德·奧利維爾(Fernande Olivier)。這位時尚的藝術模特兒在畢加索早年發展中的重要時期舉足輕重,畢加索也在探索如何將她的形象轉化為各種不同風格。

在二人交往的7年間,畢加索共創作60多幅“美麗的費爾南德”肖像。他更以費爾南德的體態為靈感,創作立體主義雕塑《女子頭像(費爾南德)》(Tête de femme (Fernande)),此作更於2022年創下歷史,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以48,480,000美元賣出兩件《女子頭像(費爾南德)》藏品之一,成為畢加索歷來成交價最高的雕塑。

奧爾加·霍赫洛娃

畢加索於1917年邂逅首任妻子——在烏克蘭出生的芭蕾舞家奧爾加·霍赫洛娃(Olga Khokhlova),當時二人正在為謝爾蓋·達基列夫(Serge Diaghilev)的《遊行》(Parade)首演作準備,二人其後於翌年結婚。如畢加索的其他伴侶一樣,霍赫洛娃成為了畢加索藝術創作的中心,並在這段關係期間以不同的形像出現。

畢加索經常把她描繪成新古典主義女神,以誇張的手法放大她的身體特徵比例。 此外,畢加索也會把霍赫洛娃描繪成意大利風格聖母、頭戴蕾絲頭紗的西班牙婦女,並在兒子保羅(Paul)出生後把她刻畫成初為人母的女子。在二人的關係結束前,霍赫洛娃則被描繪為駭人的混合獸,例如《紅色扶手椅上的裸女》(Le Grand nu au fauteuil rouge,1929年作),反映出二人跌宕起伏的關係。

瑪麗·特雷斯·沃爾特

畢加索提到自己的金發情人瑪麗·特雷斯·沃爾特(Marie-Thérèse Walter)時如此說道:“遇見瑪麗·特雷斯那天,我意識到自己擁有了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人。”

自1927年初次邂逅的那一刻起,畢加索便為她高挑的身材和精緻的容貌著迷。那時他與妻子奧爾加的婚姻不太順利。已婚的畢加索在交往的頭4年,一直悄悄地把沃爾特融入作品之中,並經常以隱晦的方式刻劃這位秘密情人,直至1931年,才能在畢加索的畫作和雕塑中清晰見到沃爾特的身影。二人於1935年誕下女兒瑪雅 (Maya)。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戴草帽坐著的女子(瑪麗‧特蕾莎)》,1938年作
油彩 畫布 | 65 x 54 cm
估價:20,000,000 - 30,0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1日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畢加索筆下的沃爾特總是展現凹凸有致的身體曲線、淺紫色的膚色和寶石色彩。不論是在《坐在窗邊的女子(瑪麗·特雷斯)》(Femme assise près d'une fenêtre (Marie-Thérèse)1932年作)中快樂無憂的沃爾特,還是在《裸女、綠葉與半身像》(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1932年作)中安靜小憩的她,沃爾特總是散發一種如夢似幻的特質。 《裸女、綠葉與半身像》更於2010年5月在佳士得以106,482,500美元成交,成為當時拍賣史上成交價最高的畫作。

朵拉·瑪爾

朵拉·瑪爾(Dora Maar)憶述,畢加索每次認識新情人,都會改變藝術風格、生活方式、朋友圈子甚至寵物。這位能操西班牙語的超現實主義攝影師、畫家兼知識份子,在1935至1945年間與畢加索交往。不過,瑪爾不但是畢加索的靈感繆斯,自己也是一位藝術家,並積極參與她與畢加索之間激烈的藝術對話,從她紀錄《格爾尼卡》(Guernica)創作過程的重要攝影作品系列中可見一斑。

從畢加索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初創作的《哭泣的女人》(Femme qui pleure),以至各式各樣的坐像,畢加索筆下的瑪雅肖像都是他在戰時創作的偉大傑作。 他為瑪雅繪畫的肖像不但體現二人的關係,也是他在面對恐懼時再次迸發藝術創意的有力證明。

李·米勒

於1937年,畢加索與保羅·艾呂雅(Paul Eluard)和曼·雷(Man Ray)等前衛藝術家和當時的情人朵拉·瑪爾到法國南部度假時,邂逅了美國攝影記者兼模特兒李·米勒(Lee Miller)。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阿爾勒女子(李·米勒)》,1937年作
油彩 瓷漆  畫布 | 72.7 x 59.8 cm
估價:20,000,000 - 30,0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1日佳士得紐約“S.I.紐豪斯珍藏傑作拍賣”呈獻

弗朗索瓦絲·吉洛

弗朗索瓦絲·吉洛(Françoise Gilot)是畢加索在戰後時期的靈感繆斯。 這位年輕藝術家於1943年5月巴黎被佔領期間的一段平靜時光與畢加索邂逅。畢加索經常把吉洛與春日聯繫起來,把她描繪成一朵盛放的花朵,例如1946年創作的《花枝姑娘》(La Femme-Fleur)。

二人的關係維持十年之久,標誌著一個變化巨大的時代。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復蘇,當時二人育有克勞德(Claude)和帕洛瑪(Paloma),並舉家從巴黎搬到瓦洛里斯。沉醉於短暫幸福家庭生活的畢加索,藝術風格也變得溫和,並開始以版畫和陶器作出各種新嘗試。

杰奎琳·洛克

杰奎琳·洛克( Jacqueline Roque)於1952年夏天走進畢加索的人生。當時洛克才剛離婚,帶著年幼的女兒在位於瓦洛里斯的馬杜拉陶藝工坊擔任銷售助理,而畢加索則經常到工坊創作陶藝。從1954年起,洛克一直是畢加索生活和工作上的忠誠夥伴。雖然畢加索繪畫洛克的作品比他以往任何一位伴侶都要多,但她卻甚少作為畢加索的正式模特兒。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裸睡》,1969年作
油畫棒 彩色蠟筆 紙本 | 50.2 x 65.5 cm
估價:700,000 - 1,0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7日佳士得紐約“世紀藝術之旅:杰拉爾德‧范伯格珍藏 (第一部分)”呈獻

據吉洛所言,畢加索一直想挑戰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的《公寓中的阿爾及爾婦女》(Femmes d’Alger dans leur appartement,1834年作),而擁有烏黑秀髪、出眾輪廓和矯小身材的洛克正是他完美的繆斯。

蘇珊·格雷斯·加拉西 (Susan Grace Galassi) 曾提到畢加索處理洛克的手法,最終創作出來的《阿爾及爾的女人》(Les femmes d’Alger)系列是畢加索“宣布洛克在他的‘后宮’中佔據首要地位的手段。《阿爾及爾的女人(版本O)》(Les femmes d’Alger (Version ‘O’) )於2015年在佳士得紐約以179,365,000美元成交,刷新當時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


誰是畢加索的好友和合作夥伴? 
 

葛楚和李奧·史坦

美國僑民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和兄長李奧‧史坦(Leo Stein)於1903年移居巴黎後不久後,便開始購入保羅·塞尚(Paul Cezanne)、彼埃‧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畢加索和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等前衛藝術先驅的畫作。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畫家與模特》1963年作
油彩 畫布 | 73 x 100 cm
估價:2,500,000 - 3,5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5月13日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紙上作品及日間拍賣”呈獻

史坦兄妹每逢週六都會舉行藝術沙龍,並邀請創意之士參與,當中包括阿波利奈爾、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瑪麗·洛朗桑(Marie Laurencin),以及其後的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和史考特·費茲杰羅 (F.Scott Fitzgerald)。

葛楚不久便把畢加索視為摯友,並以自己創作的詩句呼應畢加索豐富多樣的立體主義畫作。畢加索於1905至1906年間為葛楚繪畫的作品,不但預示了他的立體主義風格,也反映了他當時所接觸的伊比利亞雕塑。

亨利·馬蒂斯

畢加索於1906年認識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彼此被對方的才華震懾,雖然馬蒂斯對葛楚・史坦表示二人“南轅北轍”,但兩位藝術家仍然密切關注彼此的作品,而他們在藝術上的競爭和友誼也為他們的創作提供養分。

馬蒂斯曾表示︰“只有一個人有權批評我,那就是畢加索。”當這位偉大的野獸派巨匠1954年逝世後,畢加索倍感寂寞。

喬治·布拉克

法國畫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於1907年首次拜訪畢加索的工作室,其後二人成為好友、合作夥伴兼競爭對手。在其後數年,他們構想出一種大膽而嶄新的表現方式:立體主義。

布拉克曾道︰“我不會再提起那些年與畢加索討論過的內容,即使說了出來,也不會有人明白。就像我們彼此被捆綁在山上一樣。” 畢加索與馬蒂斯之間的緊密合作,使他們的作品變得極為一致,讓人難以區分他們的作品。

丹尼爾·亨利·卡恩韋勒

1907年,丹尼爾·亨利·卡恩韋勒(Daniel-Henry Kahnweiler)在畢加索位於蒙馬特的工作室與他會面。畢加索迄今最巨型的油畫《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年作),旋即吸引這位在德國出生的藝術商的目光。作品徹底巔覆藝術傳統,讓他震驚不已。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年輕女子半身像(帕洛瑪)》,1951年作
油彩 畫布 | 54.6 x 33 cm
估價:1,200,000 - 1,8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3日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紙上作品及日間拍賣”呈獻

卡恩韋勒在翌年與畢加索簽約,在畫廊代理畢加索的作品,不久後更與畢加索、布拉克、胡安‧格里斯(Juan Gris)和費爾南‧雷傑(Fernand Léger)等藝術家簽訂獨家協議。他用心物色和培養自己欣賞的藝術家,奠定立體主義基石,並迅速地把代理藝術家推廣至國際市場。

克里斯汀·塞沃斯

提到有誰認識和了解畢加索的藝術,不得不提藝評家兼出版商克里斯汀·塞沃斯(Christian Zervos)。他於1930年代開始為畢加索編制作品圖錄,並在餘生醉心投入這項工作。

在過去40多年,塞沃斯一直與畢加索合作,編纂一部33冊的圖錄《Pablo Picasso par Christian Zervos》(簡稱《Zervos》),當中收錄畢加索整個藝術生涯中創作的16,000多幅油畫和素描,成為專家和學者研究畢加索藝術的重要參考書。


畢加索受到哪些歷史事件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的文化氣候不斷變化,為畢加索和他的藝術帶來巨大影響。期間畢加索開始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作畫,並交替使用晚期綜合立體主義的藝術語言與源自古典藝術的具像藝術語言。

從古希臘雕塑、龐貝古城的濕壁畫,以至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和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等法國大師的藝術,畢加索借鑒各個藝術歷史時期的題材,自創一套創新風格,既承載過去,也極為現代化。 畢加索跟隨當時席捲歐洲的“回歸秩序”(le rappel à l’ordre)藝術風潮,並開始創作新古典主義藝術。

西班牙內戰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1937年作) 被視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反戰畫作,揭示西班牙內戰的恐怖,並警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會帶來的後果。 雖然畫作的靈感源自納粹軍在格爾尼卡轟炸平民一事,但作品最終為反戰作出吶喊。

《格爾尼卡》原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原定會歸共和國所有,並將於國內展示,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畢加索把畫作借展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保管。 1958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延長借期至西班牙恢復民主,最終於1981年把《格爾尼卡》歸還,此作現時於馬德里雷納索非亞博物館(Reina Sofía)展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

於1940年6月,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足一年,德軍佔領法國大部分地區,其餘地區則由維琪政府控制。最初畢加索與情人朵拉·瑪爾逃到魯瓦揚一家租借的公寓,但魯瓦揚不久便受到希特勒的軍隊控制。畢加索不願離開他的第二個家鄉逃到美國,因而決定冒險在佔領期間繼續留守巴黎。雖然納粹軍視他的藝術為頹廢藝術,《格爾尼卡》更成為反法西斯主義的象徵,但畢加索基本上沒有受到迫害。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蠟燭和麵具》,1943年作
油彩  畫布 | 33 x 55.2 cm
估價:1,500,000 - 2,5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1日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在二戰期間,畢加索繼續投入創作,作品主要是描繪公寓附近常見日用品的靜物畫,以及描繪他所愛之人的肖像畫。他在戰時以有限的資源創作雕塑,並嘗試創作詩歌。

對於他在戰時創作的作品,畢加索曾表示:“我沒有描繪戰況,因為我不是那種會像攝影師般捕捉實況的畫家,但我不會否認戰爭確實存在於我的畫作之中。或許以後歷史學家會找到這些痕跡,並指出我的風格的確受到戰爭影響而改變,但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畢加索還探索過哪些媒介? 
 

版畫

雖然畢加索以油畫和雕塑聞名,但他畢生也在探索版畫。他目前已知最早創作的版畫可追溯至1899年,當時他還是個少年,其後他一直創作版畫直至90歲。 畢加索一生共創作約2,400幅版畫,並運用各種技巧,包括最廣為人知的蝕刻版畫、平版印刷和麻膠版畫。畢加索經常同時構思油畫和版畫,從《哭泣的女人I》(La femme qui pleure, I,1937年作)和《哭泣的女人》(Femme en pleurs,1936-39年作)可見兩者的密切關係。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簡樸的一餐》,1904年作
蝕刻和刮板,在鋪設拱門紙上 | 58.4 x 46.5 cm
估價:3,000,000 - 5,000,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1日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他所畫的《儉樸的一餐》(Le repas frugal)於2022年在佳士得倫敦以6,014,500英鎊成交,刷新畢加索版畫世界拍賣紀錄。

陶瓷

1946年,畢加索經介紹認識了喬治(Georges)和蘇珊‧哈米耶(Suzanne Ramié)夫婦,他們在法國瓦洛里斯經營一家馬杜拉陶藝工坊。在1947至1971年間,畢加索共設計633件陶瓷作品,並從中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獨特作品。畢加索揉合油畫和雕塑的手法創作陶瓷,而哈米耶夫婦則向畢加索傳授各種技巧,協助他塑造自己的獨特風格。

哈米耶夫婦一直與畢加索維持友好的關係,並作為他的創意夥伴。事實上,瓦洛里斯的馬杜拉陶藝工坊也是畢加索人生中的重要一部分,他於1952年的夏天在工坊邂逅他最後一位戀人——賈桂琳·洛克。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頭頂投手》,1953年構思
白色陶罐 黑色氧化物 白色釉 | 高 13.9 cm
500版
估價:2,000 - 3,000美元
此拍品將於5月13日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紙上作品及日間拍賣”呈獻


為何畢加索的作品歷久不衰? 
 

畢加索於1973年4月8日在法國穆然逝世,留下歷久不衰的藝術傳奇。 他曾探索許多風格,涵蓋藍色和玫瑰時期,以至立體主義、新古典主義、超現實主義、現實主義和抽象藝術。他不斷為自己的作品注入新活力,徹底改變藝術的模樣,開創先河。 
大衛·西爾維斯特 (David Sylvester) 在1996年出版的著作《About Modern Art》的序言中寫道:“畢加索是一個議題,是必須擊倒的對象,是西方最快的槍手,每個新晉槍手也想打敗他證明自己。”
畢加索的作品影響極其深遠,時至今天還有無數藝術家嘗試“打敗”或至少仿效他的成就。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便曾模仿畢加索創作一系列作品,並表示:“‘畢加索‘已成為某種流行物品,人們總覺得要在家中擺放畢加索的仿製品。”而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和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等藝術家也曾通過其藝術創作向畢加索致敬。

S.I.紐豪斯珍藏傑作
5月11日 晚上6:30

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5月11日 晚上7:00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紙上作品及日間拍賣
5月13日 上午10:00及下午1:30

世紀藝術之旅:杰拉爾德‧范伯格珍藏 第一部分
5月17日 晚上7:00

世紀藝術之旅:杰拉爾德‧范伯格珍藏 第二部分
5月18日 上午10:00

拍賣及預展地點
佳士得紐約
20 Rockefeller Center

更多2023年全球藝術市場的最新動態請持續關注ArtPro。

Source: 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