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強音 展萬象之境 草間彌生領銜嘉德香港2021秋拍
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將於10月8日至11日秋拍預展中亮相逾170件拍品,並於10月12日上午10:30舉槌。在當代藝術板塊,將以草間彌生一系列展現四季自然之美及其奇想的精韻之作領銜,並呈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青島千穗、塩田千春、齊藤誠的代表作。此外,尚有英國當代藝術名家赫斯特(Damien Hirst)經典蝴蝶主題之作,塗鴉藝術領軍人物——美國肯尼・沙夫(Kenny Scharf)、香港潮流教父劉建文、英國Mr Doodle的個性之寫,愛爾蘭新星菲吉斯(Genieve Figgis)的古典新繹,昆斯(Jeff Koons)結合藝術與美酒之作將匯聚一堂,並呈中國當代先鋒黃宇興、王音、由金、秦琦、劉煒、毛旭輝、黃一山的思維新創,共譜當代藝術強音。
1)歌頌生命與自然的奇蹟
草間彌生自信鋒芒之作《花》
完成於1996年的《花》集合草間「無限網」、「波點」、「經典花卉造型」於一身。在黃色網格交織的黑色背景中心,瓶器中帶有方格紋理的粗壯花莖與葉片向上湧動、支撐起碩大盛開、帶有圓點圖示的三色花卉。作品如同一張洞察自然的透視圖,清晰展現植物生長的內在脈絡,而後方的黃網結構像是不斷增生的內部組織,它們衝破黑夜,爆發出熱烈生長的力量,主角花朵則如小巨人般地綻放光彩,展現大無畏的精神,作品反映草間此時歷經事業低谷後奮起、再攀高峰的境遇寫照,折射出獨立無畏的自信鋒芒。
2)色彩新妝:凝蓄希望的潘朵拉之盒
草間彌生的經典盛宴《果物》
首次上拍的《果物》完成於草間享譽國際的1996年,融匯藝術家最受追捧的「無限網」、「圓點」、「果籃」豐沛的語彙。 藝術家在此並未被現實物象的色彩所囿,在畫作中施以大膽的用色,前景以土耳其藍描繪一個盛有櫻桃、梨、葡萄的果籃,並於水果的身上施以精細描繪的多元圖騰,若擬人化般地賦予果物突出的個性,而果籃中的藍彩波點如同細胞般增生繁延,呈現一種躍動的歡快感,歌頌著大自然的豐收。作品整體如同一展示新奇與希望的「潘朵拉的盒子」,將大千世界化為籃中的琳瑯果物,而水果的瓜蒂向籃外探出頭,若展現一種跳脫框架的自由。草間以畫境歌詠生命的絢麗變奏,與無窮的希望感,使此作分外動人。
3)四季流轉,生如夏花
草間彌生的生命故事
草間在1977至1990年間除繪畫外,也投身文學創作,出版多本小說與詩歌集,而此詩性的浪漫,亦反映在她該時期的作品中,《初夏的花片》即為箇中代表。畫中她以四條碩大、縱向排列的綠彩「波點鏈」支撐起整個空間,當中十二個小型鏈條與之並行,若展現一年四季中十二個月份之間的關係,將無垠的時光具體收納,伴隨底部如夏日天空般湛藍、如陽光灑溢的澄橘色網交織的背景,搖曳生姿地譜出生命婀娜的韻律。波點鏈又如同隨風舞動的花枝,朝天際肆意生長,令人想起梵高(Vincent Van Gogh)贈予其初生姪子的賀禮——《盛開的杏花》。兩位藝術天才,若在悠悠晴日的盛開花朵中,看到生命的動人色彩,藉由詮釋自然的脈動、內心的憧憬,為生活注入前行的力量。相較梵高具象的描繪,草間將眼前之物簡化為組成世界的最小分子——「波點」,它們相互串聯、往返不息,在靜默與律動中生成一股強大迸發的精神力量,直擊、震撼人心。
4)內蘊萬物,春色無邊
草間彌生的花語
《花》見證藝術家在媒材上的革新突破,草間以瓷釉獨有的色澤和細膩的質感呈現一朵於金光下盛開的飽滿花朵,噴繪在紙上形成的顆粒質感,增添了作品的肌理,透過黑銀色彩的實花及其虛影互相交疊產生視覺上的虛幻感及強大動感,令人在註視中若步入浮生若夢的神秘詩境。
5)飛舞時代,俯察己心
草間彌生的雕塑強音
完成於1998年的作品《蝴蝶》是草間畢生迄今的「懸掛式」風鈴裝置孤品,她將日本民族精粹與個人經典語彙結合——以「鳥籠」做外殼、「蝴蝶」作風鈴、觸角狀的「軟雕塑」做紋飾,在她鍾愛的金黃色調下悠悠作響、久久縈繞,而破繭而生的蝴蝶帶有新生的指涉,宣示草間衝破外在眼光的桎梏,果敢堅毅地迎來屬於她的「飛舞時代」。
6)敞開心扉的生命回望
奈良美智紙上精品
2012年奈良美智在日本青森、熊本、橫濱舉辦大型回顧展「有點像你,有點像我」,在這之中,有一系列共13件的「雕塑習作」格外引人矚目,除做為單一獨立的作品外,亦為其後期立體雕塑的重要手稿,是次呈現的《雕塑習作》便是其一。畫中奈良以綿密的鉛筆線、暈染的炭筆,勾勒主角的臉孔並細心塑造其肌理與立體感。男孩神情睥睨中有帶著一抹靦腆,彷彿是甫過天命之年的奈良叛逆不羈的精神寫照,更呈現其內心的獨白:以敞開的心扉訴諸畫筆,言說青春無悔。
7)
8)
9)
10)蕩漾清波,綠水映新荷
青島千穗的古貌新顏
青島千穗將創作建立於日本宗教和文化底蘊之上,以對神話及自然萬物皆有靈的浪漫奇想而創生的《蓮花之子》,為其少見的雕塑作品。 此以翠綠的蓮葉為底座,加以俏皮可愛的少女頂著一朵綻開的蓮花為主體,將當代輕快活潑的擬人化,與東方傳統文化中的具聖潔意象的蓮花有機結合,並在蓮花身體、言行、精神三位一體的象徵中,承載經典意象的沉穩與優雅,展現當代與傳統混生蛻變出的強大渲染力,深動人心。
11)化回憶於現實的永恆
塩田千春千絲萬縷的藝術靈光
《存在的狀態(回憶)》為塩田千春化不具物理性存在,卻牽動著每個人生命之「記憶」主題的典型代表作。她以其自1999年即使用的標誌性紅毛線,將一內懸有一本展開的老相冊、照片與明信片的立方體架構層層纏繞。相片記錄著從出生、成長、結婚、生子、離別、重逢等一個個飽含人生情味的故事,藉由空間中相片懸吊的位置,宛如將時光的漫漫長河在此凝結匯聚,展現動人的生命之詩。紅如血液的線,暗示生命的脈動,緊密交織成一有機的網狀,若將不可見的「回憶」,轉化為眼前「存在的實體」,在靜謐中散發強大的張力。
12)遊走藝術史的繪畫「紳士」
新興藝術之星——菲吉斯
愛爾蘭藝術家菲吉斯為當下備受矚目的女性藝術家,她以顛覆性地挪用藝術史中典範之作聞名。 《樹林裡的紳士》來自其受追捧的「紳士」系列,見其對洛可可時期法國名家弗拉戈納爾(Jean-Honoré Fragonard)經典名作《愛之島》(The Isle of Love)的新譯。她以流動的筆觸描繪一牽著白馬的中產紳士,以此取代《愛之島》作品中的貴族主角,暗示社會階級的轉變,而在藍天紅地的奇幻背景中,數筆由白馬留下的足跡如雪花般化開,成為一道遺世獨立的清醒意識,並以帶有「火焰哥特式」的華麗風格營造視覺張力,詮釋憂鬱與浪漫、冷雋中見黑色的幽默。
13)翩躚尋夢,蝶舞歌詠
赫斯特的生之頌
以蝴蝶標本為媒材、展現靜謐和永恆性的奇觀、生與死的衝突張力,是英國藝術家赫斯特的經典表達。在《美麗的追夢者(藍、粉)》一作中,他以若珍奇櫃的方式,將蝴蝶嵌入藍與粉色亮漆的純淨色域中,唯美而默然地展現彩鳳飛翼的動人時刻。而透過標本製作,藝術家強制地改變了蝴蝶的自然狀態,塑造出生命最為極致、永恆的美,於充滿矛盾性的生死兩極之意裡,道出對生命的詰問。作品來源有序,為赫斯特知名經紀人暨收藏家法蘭克・鄧菲(Frank Dunphy)舊藏。作品以「追夢者」為題,賦予蝴蝶以理想追尋的象徵,意義非凡。
14)永不妥協的生命色彩
美國塗鴉大師的傳奇續寫
《油煙卡車! 》為最早將街頭文化注入當代藝術主流的美國藝術家肯尼・沙夫(Kenny Scharf)極為特出之作。以其標誌性的語彙將60年代風行的卡通「摩登原始人」中的白人主角轉化為黑人形象,並加上「Truck Fump」大膽反諷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文字,展現他對美國社會長期對黑人不公正的司法待遇與歧視的有力反諷,而背景高飽合的虹彩帶有和平與愛的精神像徵意義,作品曾於2020年隨沙夫曝光於支援黑人的遊行運動中,以大無畏的精神借藝術高唱「平等與美善」的自由,獨具時代深意!
15)反叛當道,淘氣有理!
劉建文給生活的一帖良藥
素有香港「Figure教父」美譽的劉建文,為亞洲橫跨藝術與潮流界的殿堂級人物。 《包裝改變系列08-淘氣》為其2018年開始發展僅11件的「包裝改變系列」之代表。作品一反傳統畫布的規則棱角,以磨圓的四角塑造立體、模擬傳統的玩具包裝。畫中雙手下垂的「倒吊人」帶有自畫像性質,以「倒吊」自嘲,並鼓勵人們以顛覆的視角、反向思考。作品在細節處理上展現高度掌握及駕馭媒材的純熟,在海綿壓印的底色上,人物被加上透明水晶膠層,模擬玩具置於塑料袋的空間感,其周圍則寫有現代的口語標識,如穿插不同國家貨幣符號的「Re£ax」、「KEEP¢ALM」,並加入時興的「emoji」表情等,傳遞事物透過物質社會的「包裝改變」而產生的變化,加以其一貫緊貼時代腳步的幽默,一展當代鮮活的思維。
16)重塑記憶,喚醒上帝的女人!
日本當代藝術大師齊藤誠的圖像力量
日本當代「新藝術」代言人齊藤誠,以融合繪畫的藝術性與設計的符號性為其創作特色,《60 年代記憶中的芭鐸(銀色版)》為其名人肖像畫系列中的代表。他以五六十年代歐洲性感女神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最廣為流傳的黑白相片為原型,基於自我的視角和觀察,將芭鐸的肖像進行拆解、重構——以多層、微型、集中的圖像原始輪廓,讓人從無意識中感受到模糊的情感與不精確的圖像所帶來的回憶;運用特殊「點技術」構建一個超越平面的多維空間畫面,更深度挖掘形象內部的精神圖景,從而賦予作品鮮明的時代性與前衛感,在銀燦的光澤中,令畫中人成為性感、自由的永恆寫照。
17)解密Mr Doodle VS.Dr Scribble
超越本我的狂想
以黑底白彩塑造強烈張力、署名Dr Scribble的作品為英國塗鴉藝術家Mr Doodle的精彩之作。他借創作塑造第二人格,在雙重身份的狂想中,呈現世界的多元面貌。 《勝利者》以五位展示人生高光時刻的拳擊手為主角,透過酷似立體主義結構式的表達,展現人物各異的生命體驗,並訴說著勝利與失敗、抗衡與力量、喜、怒、哀、樂、超脫、瘋狂、暴力、和平兼具的塗鴉世界,一如真實人生。
18)致虛守靜,滴水穿石
黃宇興的時空幻境
生命力與毀滅性並存的「河流」,在2015年前後成為黃宇興創作的主體意象,是次上拍的《河流》,為其同名系列中尤見張力的典範之作。在其擅長的大尺幅畫面中,他運用上下方色彩的冷暖之別以及截然不同的紋理塑造出兩種物質力量的激烈對抗:上方密集排布的縱向線條如石筍般密密匝匝,下方象徵「生命本源」的河流緩緩運行,映射出時代個體疏離分裂卻絢麗多彩的情感世界。黃宇興以繪畫直面對「時間」及「生命」的探尋,構建出一個「致虛極,守靜篤」的當代幻境。
19)本雅明的隱喻,繪畫的禮物
王音美學經典《加油站No.2》
《加油站No.2》為王音最具代表的「加油站」系列中罕見的單一場景大尺幅之作,曾於2016年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大型個展中展出於入口,足見其關鍵要義。與德國思想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將加油的過程比作找到社會系統之入口並恰到好處發揮作用的觀點不謀而合,王音藉此作反思其身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以平塗的不飽和色調展現加油站一角細膩具理性感的現實場景,並將之內化為個人的情感經驗和藝術思考,以此回應根植中國文化語境的敘事,在繪畫的思辨性中,作出對現實的深刻表露。
20)異時空穿梭的炫彩奇徑
由金筆下的後現代圖景
作為由金新創的「異時空間」系列代表,《異道之合》將來自現實中的旋轉樓梯、門窗、長廊等,以二維線型交織成不斷延伸的通道,當中具動態的弧形葉片作為視覺穿梭的導向,展現自然風力的運動,象徵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後現代文化景觀。色線與線條的多維的構架賦予時間流動、空間變化的視覺動感,形成異時空交織的樞紐,演譯藝術家對當代社會分裂、交融、共生、合而再造的深刻觀察與表述,以畫境充滿無限可能的道路,引觀者在期間穿梭遐想、大膽前行。
21)一埸高手過招的圖像語境
秦琦重要代表作《廚師與白鵝No.1》
70後先鋒藝術家秦琦在《廚師與白鵝No.1》中,生動展現其對連貫圖像敘事的嶄新思考:他以有力的扭動筆觸、超現實的懸浮構圖描繪了廚房間的忙碌場景,兩位動作、樣貌如出一轍的廚師彷若呈現「一圖多景」的敘事邏輯,並以花紋狀的幾何曲筆、立體主義般的構成、細膩淡粉的暖色使繪於平面上的物象具有一種「浮雕感」的特質,令稍縱即逝的日常瞬間凝固永駐,創造出其不意的視覺體驗,以及畫布上若高手過招的回味無窮。
22)No Zuo No Die
劉煒鮮活的墨之風景
《無題之3》來自劉煒橫跨十年之久的紙本水墨風景系列,在以山水橫軸式鋪展的畫紙中,其以單純的墨色及留白打造若繁花似錦的畫境,一具骷髏若隱若現地吊掛在正中枝頭,象徵了生與死、璀燦與消逝的一體二面,而下方似隱猶顯地鉤寫「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沒事找事)」的拼字,耐人尋味地與「Too Young To Die(把握青春年華)」形成對生死這一終極議題的曖昧對答,並以此言說藝術家對創作的終極態度——藝術無非在「不斷作死」中奮力追求自我的理想,提醒世人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和生命的敬畏。
23)根植於土地,從生命淬煉而來的精神形象
毛旭輝照映一己深沉的早期代表作:《自畫像》
身為「85新潮」運動的領軍人物,毛旭輝將藝術紮根與生命的淬煉及對人與土地的感悟,《自畫像》一作為其於而立之年探索一己精神內在的絕佳寫照,暗藏對時代演變的深刻思考與內在情感的積極追求。畫面中,刻意簡化的菱形頭部,強化藝術家削瘦的年輕面容,刻劃出他如尖錐般銳利、努力不懈地突破乖蹇之生存狀態的強烈意圖。此作除為其日後「大家長」系列立下先聲,也可視為一個最為有力的時代見證,甚至對同屬西南藝術群體的張曉剛「血緣系列」、「大家庭系列」產生不可磨滅的重大影響,堪稱毛旭輝照映一己深沉孤獨的早期重要代表作品,如今問世實屬難得!
24)不畏浮雲遮望眼
80後藝術家代表黃一山的空間哲學
《雲理論》為黃一山深具代表的「畫中畫」形式之作,將兩幅經典名畫嵌入展廳般的畫面空間,如視窗般開啟多維空間的生動關聯。透過挪用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無限認知》中「多雲的天空」的核心意象,藝術家將原畫中的主角抽離原始語境,在上下平面的轉換間建立全新的空間認知。此外,他並以高度擬真的技法呈現水磨石地板細緻入微的肌理和精準的畫面構圖,在感知與現實、圖像和空間、真實與虛幻中營造出「身處現實,卻如在雲端」的顛覆性視覺景象。
25)
有關2021香港秋拍的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ArtPro。
更多拍品詳情請點擊專場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