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图形诗
图形诗
Time: 2023.08.26 - 2023.10.08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327号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 作为多媒体系统中的可视元素,图形与图像不同的是它是更为明确的轮廓,具有肯定性。在艺术家作品中出现的轮廓,以一种清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同时展现的是更为直观、主观的创造。而图像是另一种模式,随着图像的放大,形象也逐渐模糊,伴随着这种“图像性”,艺术家传达的也是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理念,图像的结果似乎都走向了媒介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吴丹波的绘画像是各种轮廓线的截取、重叠,他从宗教神话中找到最能触动他的形象,而后以制图师似的精确解切,把形象的轮廓复制在自己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图形的重建、翻转、扭曲,所对应的是艺术家对神秘与未知的窥探。许帅的绘画时常以一种神秘的形状,贴合在异样的时空中,图形在这里不再是参照照片给予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强化,而是在梦境般的空间里,反复玩味、拼接简易的形状。潜意识、梦境也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图形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依附于现实场景,而在许帅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现实中似有非有的集合体”,或者说是—无意识的图形。

什么样的叙事可以脱离形象?即使是几何、数理逻辑的推演仍需要借助简化的图形。当叙事性出现在一件作品中的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艺术家赋予了图形以什么样的角色,图形本身是否代表着艺术家的个人痕迹。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叙事性可以轻松地将观看者带入艺术家的个人语境。 作为九五后艺术家,金雨认为“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正由于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她的创作在图形的形象化、生命属性展开。在作品“屏障”中,金雨将人类异化为宠物,同时脖子上戴上了绝育时需要带的“伊丽莎白环”,从环形形状的功能性角度对其背后“所共有的材料特质、运动轨迹、社会属性,透过雕塑将隐性的关系视觉化。” 从日常图片的收集可以看出艺术家耿旖旎对图形的敏感,把具有隐形含义的图形和图像叠加,也构成了耿旖旎的画面中的基本元素。充满暗示的形状,与图片随机组合,产生新的叙事,艺术家期待“把它们扔在一起产生某种反应”。对于叙事的犹疑也在这种组合中发酵,产生新的关系—“不得不承认我的画里本身带有比较强的叙事性。在很长时间内我试图让画更单纯一些,将叙事性减弱;但是叙事性始终存在,我对此不排斥。” 图形叙事建立在艺术家的“以往经验”之中,新的经验总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各种图形的记忆痕迹相联系。在四位年轻艺术家各自制造的图形里,可以体会这种“经验的关联”,也在他们或复杂神秘、或直接简练的叙事关系之间,探寻艺术家对社会环境以及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述。"

Collaps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