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宗其香:光彩映京华
宗其香:光彩映京华
Artist: Zong Qixiang
Curator: 魏祥奇
Time: 2023.06.11 - 2023.08.20
Address: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头条67号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展览时间:2023年6月11日-8月20日,10:00-16:30,每周一闭展;节假日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参展时间。

宗其香是20世纪现代中国画变革的重要实践者、徐悲鸿先生浑融中西画学思想的积极践行者,也是新中国彩墨画艺术的重要开拓者、现代水墨夜景画的重要开创者。他接受过综合性绘画训练,没有以中国画学为本的思想包袱,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将木刻版画、水彩画、油画与水墨画共冶一炉,进而在绘画创作上别出心裁,迸发奇光异彩。

宗其香1946年受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首次来到北京,至1992年常住广西桂林前,曾在北京工作生活40年。在宗其香遗作中,有大量北京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宗其香现场写生所得,从最早画带有历史性、人文性意味的皇家建筑,到晚期画更具日常性、自然性色彩的人民公园,从严谨细致的水彩画到印象主义风格的彩墨画,从再现到表现,这些画作侧面反映了宗其香绘画艺术的语言和思想之变。

此次展览分为6个篇章,「古韵」、「焰火」、「新貌」、「拱翠」篇章构建了外围的时间维度,「心园」、「桃源」篇章被环绕其中,是镶嵌于历史叙事下的个体叙事和情感叙事。

展览呈现的46件(套)作品,几乎全部是水彩画和彩墨画。辨识水彩画和彩墨画有一些难度,二者都属于纸本水基绘画,颜料都是水性胶质的,水彩纸厚度较大、不吸水,彩墨画所用宣纸则柔软吸水,用硬毛扁头水彩画笔绘画的是水彩画,用能汲水的毛笔绘制、大量用墨的是彩墨画。

宗其香的彩墨画是介于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间的一种新艺术形式。用彩墨画而非中国画概念描述宗其香作品,一是基于对宗其香孜孜以求的新国画理想的尊重,二是将宗其香的艺术还原至20世纪中国美术史语境中的基本判断。彩墨画创作衔接着传统与现代,彩墨画和现代水墨画之间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中紧密。在宗其香的夜景画和彩墨画中,萌发着现代水墨、都市水墨的先声。

宗其香的北京题材作品,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是用水彩画再现式地描绘已是风景名胜的明清皇家建筑;二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描绘北京城市和郊区建设的景象;三是1977年和1983年,以水彩和彩墨画的形式画北京众多公园的景物。

宗其香用水彩写生了故宫博物院、钟楼、崇文门、前门箭楼、天坛祈年殿、北海公园、太庙、雍和宫等北平遗存的明清皇家建筑,形成了十多件尺幅相同的画作。

他以照相写实的造型手法创作这组画作,追求准确再现风景映入眼帘的直观感受,像建筑摄影师那样取景,力图完整呈现建筑的结构特征。

在写生中,宗其香展现出出色的色彩控制能力,当红墙与黄色、绿色、蓝色琉璃瓦在画面中碰撞时,他能恰到好处地使之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前后,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启动。苏联展览馆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展览馆,195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1958年更名为北京展览馆,宗其香曾创作关于北京展览馆建设的水彩画。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画家的主要工作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表现新中国人民的形象,主张艺术要为国家服务。然而,我们在宗其香的画作中就发现,他有很多描绘“纯艺术”,或者说“纯风景”的作品。《颐和园昆明湖》《夏日清晨》《秋水泊船》《北海打冰》,就以四季的形式构成一个时间轮回的概念,与展览中“心园”部分遥相呼应。

1956年,宗其香创作《国庆焰火》。《国庆焰火》中用水彩表现焰火的色彩。在蓝绿色焰火的映照下,天安门城楼和正阳门城楼呈现出明亮的绿色,这一点非比寻常,这应得益于印象主义艺术的理论和视觉经验,体现出宗其香对环境和色彩关系的新理解,画面中心明亮的探照灯形成交叉状的光束,令整个画面具有现代主义的视觉构成感。

宗其香曾以颐和园、五塔寺、天坛公园、紫竹院公园等公园草木为主题创作。宗其香的彩墨画,在印象主义绘画中汲取营养。在《紫竹院小溪》中,我们甚至能读到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名作《日本桥》。

宗其香是在“缺乏亲情的半孤儿状态下长大的”,他一生经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经常处于困苦和不稳定的状态,但他在绘画创作上展现出的多是阳光灿烂的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深情。

这幅《我的画案》中,盛开的月季花装满青瓷瓶,体现了宗其香饱满昂扬的生命热情。

宗其香观看自然的方式是西方的,他虽然早年临摹过古代山水画,但内心从没有固化的山水画图方式,更注重忠实地观看与再现,关注光线与色彩物理变化。这些色墨浑融的彩墨画上,彰显的是他孜孜以求的中西方绘画深度融合的画学精神。

Collaps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