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一次展览中,陈镒晗将“总有一天你会感觉到我”喷绘在展厅上方的墙上,那时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宣言。时至今日,把它作为展览的标题,更多包含的是艺术家对自我和观众的期待,以及对触摸未知与自由的渴望。捉摸不定的意象、流转的痕迹、无限游离的视觉经验,恍若可见又似不可触摸的存在——这便是陈镒晗的艺术探寻。当我们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时,似乎总有一种莫名的存在感,如同微风拂过皮肤留下的痕迹,而那个存在,就是被称之为“我”的那个秘密,也是这次展览标题中的“我”,它不仅仅是指艺术家本人,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痕迹、生活的切片与一些时间流动筛选的结晶闪光。
“一天”是个看似确切,实则特别不确定的时间点,可以是过去、当下,更可能发生在未来。“一天”作为一个时间计量单位,只是这些生命纠结反复中的切片或者是瞬间,就像一件作品是艺术家生涯中的一个切片一样,其中杂揉了太多艺术家创作背后的纠结、苦思、反复与不甘心,时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是无法得知在何时出现“顿悟的瞬间”,只能一步步尝试、一点点靠近。陈镒晗的作品看似爽快果决、明亮可爱,其实不然。它们就像一颗颗裹着脆脆甜甜外壳的药丸,舔干净后剩下的是苦涩,是悬而未决的无奈,是幻想与真实之间的迷雾,是如何直面那个深藏的“我”的存在的追问。陈镒晗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反复涂抹、遮盖,又在其上创建新的痕迹,痕迹就是运动的必然结果,以及事物存在的证明,画面上被消除、被抹去的痕迹,以及一些偶然性、不可控的发生痕迹,这些“痕迹”证明着艺术家绘画过程中的犹疑与不确定,又是怎么从反复的不确定中到达“确定”,因为偶然,所以每一划痕迹都是无可替代。同时这也是艺术家纠结过程的心理痕迹,又或者说这更像是当代年轻人的内耗痕迹。内耗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相当普遍,可能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竞争激烈以及信息爆炸的影响。在求而不得与满怀野心之间、在躺平与起来试试之间反复横跳。痕迹叠痕迹之间的“我”才是最真实的,是用来抵抗感受力失落的武器。
陈镒晗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一些“不明”之象。然而,这些看似可爱的形象却不一定认同我们赋予它们的标签,一切定义只是我们对世界的自以为是,而那些被普遍认为可爱的事物,可能自己并不觉得如此。它们以虚拟形象的方式呈现着自己,挣脱传统卡通涂鸦的观念束缚,这些形象无法被单一定义,不受限于世俗认知的形象范畴。它们承载着艺术家内心的无限可能,超越了现实的局限,进入了一种更加深邃、奇妙的境域。正所谓“大象无形”,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本质超越了我们对其的感知和表象,存在或真理并非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现象或可见的形态,而是需要超越感官和概念来领悟的。这就是为什么说艺术家所创造的绝非仅仅是一种图像,而是视觉经验内化后所呈现的一种综合意象,甚至于他自己也无法明确的说出“这是一个什么”,因为这是他的一种真实性的直觉体验,是直接的、非概念化的体验,通过直接觉知来超越概念和言语的限制。正是“相由心生”,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是通过我们内心的滤镜进行的,我们的内在和外在实际上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我们的内心状态会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行为,同时,外界的刺激和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内心体验和情绪。在这种体验中,个体的概念和界限消失,而融入到整体的存在之中,艺术家试图以他的作品呼唤着我们重新思考存在的本质,扪心自问我们对他者存在感知的局限性。这也正是为什么只能“感觉”到,而不能“抓住”这一个不确定、不明状的“我”的原因。
此次展览中的一系列作品,试图唤起观者对意象、存在和感知的深度思考。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对自我存在的一次探索,也是观者对自我的再认识。在这个展览中,你将置身于一个“动荡”的奇幻世界,意象层层叠叠涌现,凝聚成创作者的心灵投影。你将感受到时间的弹性,仿佛站在不确定的边缘,静观世界的蜕变。而在那个顿悟的瞬间,你会突然感受到那个存在的触动,它如同一道闪电刺破黑暗的夜空,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对“我”的一次追问。有的作品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让你意识到自身的脆弱与力量并存;有的作品以抽象的形式传达情感的波动,使你体悟到情感的复杂与纯粹;还有的作品揭示了现实与幻想之间微妙的边界,让你怀疑自己眼中所见的真实性。这里没有准则,没有被束缚的创作方式,也没有固定的答案,他以自由的笔触和形式,让意象在画布上自由演绎,引导观者进入他个体化的意识世界。而当你站在作品面前,凝视着那些纷繁而又神秘的物象时,会发现自己与它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共鸣者。你会感到一种奇妙的亲近感,仿佛在与艺术家的内心对话,你也一定在生活中的某一瞬间“遇见”过它们。
“总有一天你会感觉到我”是一次与自我深度对话的机会,它将在心灵深处种下种子,与之共同生长。在这个世界中,总有一天你会感觉到那个与你息息相关的存在。它在等待着与你相遇,在某个时刻,当你触摸到生活的真实与纯粹,你会感受到那个存在的深沉共鸣。它可能隐藏在细微的瞬间中,或者在自然的景观中闪现,亦或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中显现。无论是平凡的日常还是伟大的时刻,它都在等待着与你相互感知,而“我”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