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Lingering Summer – Huang Qiyou Solo Exhibition at 2025 Art Xiamen
Lingering Summer – Huang Qiyou Solo Exhibition at 2025 Art Xiamen
Artist: Huang Qiyou
Curator: 谢慕
Time: 2025.10.23 - 2025.10.26
Address: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国际会展中心A1-75 展位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在厦门,夏天并非一个季节,而是一种持续的存在。闷热、湿润、绵长,仿佛低压气流持续笼罩日常生活,使时间在缓慢的体感中被拉长。黄启佑的个人展览项目《夏日悠长》正诞生于这种“延时的气候”中——作品在南方特有的身体经验与感知节律之下,构筑出一组关于“时间如何被感知”的绘画图景。

此次展览是黄启佑与 ArtPro Space 的第二次合作。展出的绘画创作横跨 2023 至 2025 年,作为艺术厦门十周年的重要项目之一,延续了艺术家对个体经验与图像语言的持续探究。策展人谢慕指出:“不同于《弥山往事》中那种带有远方意象的心理投射,《夏日悠长》更接近真实生活的肌理,它源自艺术家长期在厦门海边的日常栖居——一种被潮湿、热浪与水汽包围的生活方式。”

从“弥山”到“泳池”:绘画的重心转向

2023 年个展《弥山往事》以山林与暮色构筑出抽象化的心理地形,其绘画语言带有距离感与象征性。而在《夏日悠长》中,这种远观式的叙事被撤离,取而代之的是贴身的体感与即时的观察。黄启佑的生活空间距离海滩仅数分钟车程,“夏季就是游泳季”,他在展览自述中写道。从黄昏骑行到泳池的微光,到月色下的海面与潮声,画面的出发点不再是风景,而是身体与时间在同一场域中的呼吸。

夕阳与落日为这些画面注入了被时间浸润的气息,橙红的余晖在水面与肌肤上游移,形成一种“光的触感”,既温柔又难以捕捉。它让画面的时间维度被不断延长——黄昏与夜色、潮汐与体温交叠成一个缓慢而持续的当下。

这种转向并非题材的更替,而是绘画感知方式的根本调整。艺术家以自由的笔触和沉静的节奏,让图像脱离叙事与象征的依附,重新回到身体经验的原点。在快速消费的视觉环境中,他的画面拒绝煽情与宏大,呈现出一种内缩而持续的观看状态——如同气候的渗透,而非事件的爆发。

他曾言:“住在海边的我,却很少画海。离得越近,越容易忽略,就像我们常常忽略身边至亲的人。”这种“近视化”的创作态度,正体现了艺术家对“亲近之物”的重新凝视——一种将宏观世界化为日常细节的视觉伦理。

夏天不走:关于时间滞留的绘画实验

《夏日悠长》不是对夏天的抒情赞歌,而是一次关于时间滞留与感知密度的绘画实验。水面、泳池、漂浮的人物与模糊的视角,共同构成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空间。画面的构成趋于松散,色块之间的空气流动形成呼吸般的节奏。人物的形体被放大、扭曲、消隐,背景被稀释成光与热的交叠层。

夕阳在这些画面中并非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一种节奏信号——它标记着光线的变缓与时间的停顿。艺术家借助日落的瞬间,捕捉那种“尚未结束”的时间状态,让夏日的温度在画布上延展成一种持续存在的情绪。

观者在画前,仿佛被卷入一种无重力的浸入感。绘画在此不再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一种介于经验与体感之间的现场——一种视觉化的气候。

身体与感知:从现象学到绘画的延伸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黄启佑的绘画延续了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眼与心》(1961)中提出的“身体化的观看”观念。在他看来,画家的身体不是观察世界的工具,而是世界显现自身的场所——绘画的行为正是身体与世界的相互渗透。

这一思想在20世纪的艺术史中,曾被行动绘画与后抽象绘画所继承。从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行动性笔触”,到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 Elkins)在《绘画是什么》(What Painting Is, 1999)中提出的“物质的身体劳动”,均指向同一事实:绘画的意义不在于再现,而在于身体经验的显现。

在《夏日悠长》中,这种“身体感绘画”的延伸体现为一种持续而克制的感知状态。黄启佑以身体节奏与气候节奏的重叠,取代了传统绘画中的叙事重心,使作品成为身体与世界共振的图像记录。绘画由此转化为对“存在感”的追问——一种源于身体的观看方式,也是一种对观看本身的自省。

在地经验的视觉叙事

作为“艺术厦门十周年”的重要呈现之一,《夏日悠长》以一种主动而持久的方式回应南方艺术的在地语境。厦门的湿热、海风、落日与潮汐构成了艺术家生活的底层气候,也成为绘画的生成逻辑。黄启佑并未以“想象的南方”制造浪漫,而是以真实的湿度与身体感知构建出一套自足的视觉语法。

在年轻艺术家画笔下逐渐风格化、流行化的当代系统中,这组作品艺术厦门艺博会显得格外特别,它以福建在地经验为发生逻辑,在南方的时间密度中寻找绘画的另一种速度。这样的艺术样本,既是对“艺术厦门”十年发展路径的一次回应性输出,也体现了青年艺术家在真实生活中的深耕与回流——在地生活不再是题材,而成为艺术发生的核心条件。

《夏日悠长》让我们看到一种反向的抵抗——在被加速的世界中,以慢速的笔触抵御时间的流逝;在被消解的经验中,以视觉的温度保存生活的厚度。

如同厦门漫长的夏天,黄启佑的绘画既不结束,也不开始,它持续地存在于某个温度尚未消散的时刻。

Collaps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