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至11月19日,A4美术馆将呈现国际大展“灵韵之光——大卷伸嗣个展”,这将是这位亚洲当代艺术代表人物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
本次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现任森美术馆高级顾问的南條史生先生与A4美术馆馆长孙莉女士联合策划,精选了迄今为止艺术家创作的最为震撼及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创作形式横跨雕塑、多元媒介装置、影像、绘画等不同媒介。
“灵韵之光 The Depth of Light”,源自艺术家期待能透过“光”,来寻找深度探索各种存在样态和关系的方法。在经历过一系列剧变的当下,究竟什么才是永恒的东西?所谓的“存在”又是多么的不确定,我们怀疑“存在”,却一直企图接近这些“存在”,抓住生存的证明或轨迹。大卷在世界各地面对各种不同的场所特质和脉络,持续探寻不确定的存在。而正如大卷所说:“探求无法掌握的存在,就像在黑暗中试图抓住一缕光线,也应该是一场让这道光绵延向前的传接力量”。
大卷伸嗣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日本家庭,家族从事纺织生意,位于岐阜问屋町,该商店街曾经拥有许多和服布料行,那里展示了样式繁多的织品和匠人的手艺,陪伴着艺术家的成长。使大卷对于布料的材质和花纹的样式,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在他创作中,也一直熟练地运用着这些元素。
1995年,从东京艺术大学雕塑系毕业后不久,大卷伸嗣便踏上了探索之旅,游历了美国、韩国、瑞士等地,丰富的驻留生活一次次更新他对世界的认知。走在美国佛蒙特州冰雪茫茫的大地上,被风在雪地中刻画的痕迹深深打动。眼前的雪景令他想到了日本庭院之石(枯山水)所指代的宇宙世界,风雪大地在无形的时间中升起并流动着。这激发了他创作"漂浮"系列作品的灵感,也引发了大卷反思自身所处的文化身份认同。
大卷认识到传统东方文化深深扎根于其精神世界之中,无论对阴翳秘密的洞悉,或是对光与影的巧妙运用,亦或是探索光的奥秘。大卷的作品表达呈现了传统东方美学的精髓,透露出东方的神秘性。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提到:“西方人所说的‘神秘的东方’这句话,指的是这种黑暗所具有的可怖的静寂”。而幽玄是最接近于这种阴翳的。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在著作《幽玄·物哀·寂》中认为“幽玄”包含七层含义:被掩藏、被遮蔽的; 微暗、朦胧、薄明; 寂静; 深远感; 充实相; 神秘性或超自然性; 非合理的、不可言说的。” 而大卷正是将这种到传统文化及其所拥有的内观意识与现代意识联结,创作出深刻且意义非凡的作品。法国神秘主义哲学家西蒙·薇依(Simone Weil, 1909-1943)谈到:“表达的用心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而是在思想上和整个内心的世界”。
“光”这一符号,在大卷伸嗣的艺术表达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卷的作品中,“光”不仅包含着明暗,强弱之对比,更是对边界的探索,是重构现实和想象交织的世界。
立体装置作品《漂浮·构筑之诗》,由315块立方体堆叠而成。艺术家利用精细的丝网印刷手法,在透明的压克力板上印制出优美的波纹线条。这些波纹线条交织于自然意象和流动记忆之间,再现了令人陶醉的自然景物。从上方直落而下的“光”强化了宛如纪念碑的形体,将个体生命放置在永恒的安定之感中。
方块通过光影的变化与交织制造出堆叠的光影层次,通过对视觉的欺骗让人误以为方形体内部是相互连通的整体。大卷认为,“每个方形都可以看作是大脑的一种记忆或内部结构。不同方向的旋转和重叠就像由不同记忆和思想构成的人类大脑”。光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视觉层次,探索着视觉与感受的转译。
在充满白光的镜面房间里,一幅色彩绚丽的植物花海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在大型装置《回响·无限》中,植物样式是艺术家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其中包括中国客家文化中的传统纹样。所使用矿粉颜料通过模具反复叠加,附着于地毯上,植物如浮雕般浮于地面。由于不凝固的特性,即使微风吹拂,或是声音的震动,粉末也会飘动,均匀的白光使整个空间产生悬浮感。
《回响·无限》呈现了瞬息与永恒之间相互共生的空间场域。绽放的花草世界散发着蓬勃生机,但作品却在创作之初就指向破坏。在展览闭幕之际,艺术家将邀请观众进入作品中走动,加速崩解原来的形态。然而,花朵不是盛开后凋谢消失,而是变成斑斓的色斑,转入新的生命阶段,如大卷所言“一些东西被毁坏的同时一些新的东西诞生了。我就是想表现这种变化,而且那象征着循环的过程和永恒的生命。”
大卷伸嗣巨型动态装置《重力与恩宠》的作品名引用自法国哲学家西蒙·薇依(Simone Weil) 的《重负与神恩》(La Pesanteur et la Grace),描绘了“超越时间的世界缩影”。瓶体内部散发的极度强光,被大卷称作“人造太阳”,如此令人目眩神迷,且不可思议的强光让人联想到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瞬时强光,而在这道光芒之后,等待我们是毁灭的绝望还是重生的希望,则成为了永远的待解之谜。寻觅答案的探索历程,可能是人类必经的受难之路,薇依认为“基督教的伟大源于它并不寻求某种超自然的药剂来治疗痛苦,而是超自然地利用痛苦”,于大卷而言,则试图用创作对人“肉身与心灵”反思的作品来突破人的局限。
港千寻曾说“那令人目眩的光,既不是‘启蒙之光’也不是‘文明之光’,那是已经坦然接受随时会消逝的瞬间,却依然与我们共同前往世界尽头的艺术之光。”
薇依的神秘主义与大卷作品中展现的神性艺术不谋而合,作品中光的上下运动映射着西蒙·薇依在《重负与神恩》提到的“创世是重力的下降动作,是神恩的上升动作” 。至此真理透过“光”遵循不同的路径显示在人们的精神中亦透露着净化的本质。
从《重力与恩宠》的光影交错之中,抵达处于极暗环境的《临界之气:时·空》。一张轻柔的黑色布幔,在黑暗的空间不断地飘落、摇晃,创造出一个具有感性体验的空间。艺术家透过有形之物在此处呈现的动态是环绕着这张布幔的周边之物——空气、重力、湿度等种种隐形的力量,是透过有形之物而感受到的无形之气,抵达一种临界之域的体验。大卷利用了“光”抽离,让人感受到周围不可见的力量,唤醒人们对于日常中习以为常的元素的感知。而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艺术家经历灾难后对于"存在"的质疑,也让身处其中的我们借此思考存在的意义。
面对无法衡量、难以捉摸的光,大卷伸嗣提出了他的思考:当“光”缺席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给出怎样的反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作为人类的我们,该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解放僵硬的身体、重拾丰富的感知,大卷伸嗣的新作品《暗绘》,就谈论了当光线被剥离,迷茫的我们将如何依靠身体经验,重新信任世界。
《暗绘》系列诞生于疫情期间,大卷身处于工作室的地下室中,在暗黑的创作空间里,不再依赖于视觉,用黑色油画颜料勾勒出其听到的声音及身处在黑暗中所感受到的身体动作。随着对环境的适应和放松,大卷感知到了周遭环境的慢慢变化,嘀嗒的雨声、风吹动落叶的沙沙声、还有四周湿度的感受,自然仿佛在规律地呼吸着。他使用大号画笔继续在画布上绘制出他因反复运动感受到的身体动作——从视觉看来,像水中的波纹和漩涡。当我们在混乱中沉淀下来,将自己交予身体感官,恰恰能体验到,我们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安全感。
与大卷伸嗣一起
通过行动来思考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在8月20日,展览开幕的第二天,艺术家将来到现场,亲自带领附近的居民通过身体绘画来感知空间,共同创造一场感受身体的特别体验。
“灵韵之光”将始于轻盈,告终于深沉。就像策展人南條史生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卷伸嗣透过展览这部弘大的故事,带给我们深入的洞察及全新邂逅,由此强化了生存的意义,孕生出面对明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