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无形絮语
无形絮语
Time: 2024.09.21 - 2024.10.26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06北一街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丹丘荣幸地宣布将于9月21日推出艺术家群展“无形絮语”,此次展览由六位艺术家——付小桐、郭鸿蔚、杭春晖、潘剑、杨勋、张雪瑞共同呈现。

细碎的、无序的、私密的、流动的、虚拟的、多声部的、不连贯的、永恒的、边界消失的、非现实的、物质性的、没有中心意义的、不确定的、无所不在的、不可见的、无定向性的。六位艺术家用他们的方式在物质世界与记忆情感中发出声音,那些来自潜意识的言语,丝丝缕缕,无法被具体触摸或看见,“无形”的抽象形式和其中无数个包含了现实的具象一同建立起一种虚构的现实话语,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交织网络上的纽结,与四周牵连,彼此呼应。

在混沌的自然中,人们常能根据视觉经验辨识出一些具象形象,进而惊讶于这巧合,像得到了启示般地感叹神迹降临,这种被称为幻想性错视的心理机制,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演化出的能力——把无序的、未知的图像纳入到已知的、熟悉的领域里,以获得一种足以做出确信判断的安全感,来抵抗对未知的恐惧。郭鸿蔚在《岩中仙》系列中用粗粝的矿物质颜料描绘矿石,“岩中仙”是基于真实矿石而产生的幻觉,是视觉与幻想的互文指涉,也是他“看见”世界真相的尝试。同样在凝视着岩石,杨勋将目光极致聚焦在太湖石表面最微观的的纹理中,他一丝不苟地刻画那些迷宫般的褶皱、孔洞,又用非现实的主观颜色去指引想象,每一幅作品都至少凝固了他数百小时的专注劳作,这些存在于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石头,本身即代表着一种永恒,杨勋在用他的无数个现在去描绘永恒,太湖石成为他超脱现实和遥想宇宙的媒介。

与这种在细微处窥探宏大的方式相反,张雪瑞的网格绘画是她将复杂的觉察简化为日常实践最自然的方式。整个画面的方格都由事先确定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调和出的颜色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一一填充而成。她在缜密推演的绘画过程中回溯记忆中的情感,在几乎不可视的差异中内化时间的流逝,这些呈现出微妙色彩渐变的格子对张雪瑞来说就是她在某个时空片段里的切片。而方格中少数的跳色,是一种从惯性中的出逃,它们相互之间又构成新的力量呼应。同样是从一个一个均匀排布的单元出发,推及整个画面秩序,付小桐用细长的针在宣纸上扎下无数孔洞,身体、细胞、植物、山脉、河流,成千上万个微观孔洞塑造出宇宙万物。但实际上,每一个孔又只是一个虚无的“空”,借助这些“空”之间形成的支撑,平面的宣纸被推向立体,不同朝向的孔洞接收到不同方向的光线,在观看中便产生了流动的明暗。付小桐将她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注倾注到这些孔洞当中,在日复一日的劳作里思考着人类文明与生命。

杭春晖近年的创作一直围绕在绘画和物之间关系展开,最新的《折叠》系列延续了他在《确定与不确定的再现》系列作品中对物与形式的边界讨论,和对“再现”的双重解读,即玻璃反射的物理再现与绘画视幻觉的形式再现。矛盾的画框结构,将原有的日常经验陌生化,在真实与幻觉之间,构建出一个感性的视觉区域。而在潘剑的绘画中,他通过程序严密的综合手段,借用真实的“物”来制造不真实的世界。他“描绘”树林的方法,是用树枝树叶对画面进行遮挡后多角度地喷涂,喷洒的颜料被实体枝叶隔离后,在画布上镂刻出形状,形成新的图像秩序。随着一层层物理手段的叠加,画中的具体物象一层层消减,只剩下颜色的相互交融和对抗,创造出如极光如烟花一般的瞬时易逝的无形幻景。

Collaps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