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楔子——傅中望
楔子——傅中望
Artist: Fu Zhongwang
Time: 2020.10.16 - 2021.03.16
Address: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展讯 楔子——傅中望简介

鲁 虹

资料表明,虽然傅中望于上个世纪85新潮期间曾借鉴美国雕塑家大卫·史密斯的手法,创作了一些具有中国意味的金属焊接雕塑作品,如《天地间》等,但很快就终止了相关探索。这是因为他敏感意识到:尽管他的结构性雕塑在当时的中国雕塑界堪称为新颖之作,可从更大的范围上看,其并没有从观念和形态上超越西方的前辈。而这样的反思既使他改而把眼光投向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即榫卯结构之上,也领悟到了其和西方的垒砌结构在文化上的差异和造物意识的不同。此后,通过对各地传统建筑的认真考察与对相关书籍的刻苦钻研,傅中望终于将传统榫卯结构加以转换,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榫卯•楔子》、《榫卯结构•地门1#》等等,于是,世界雕塑史的崭新篇章也被揭开了。

然而,在寻找到了新的创作路子后,傅中望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

答案是绝对否定的。有一点他无法回避,即在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后,他要么是延续过去的老路子不断地走下去;要么是求新求变,以迈向更高的艺术目标。很明显,如若选择前者,他也许会走向结壳,给人以重复自己的印象;但如若选择后者,则有可能因达不到过去的学术高度,又让人有今不如昔或江郎才尽的感觉。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傅中望最终选择了求新求变,其行为也表明了他内心的强大。应该说,自1997年以后,他的艺术探索方案其实有两个,而且往往是在交替着使用:第一个方案是在继续延用过去的榫卯语言的情况下,并不一定限于对木质材料的运用,有时还会强调多种材质——如木材、石头、陶器、不锈钢、废旧钢铁与电子废弃物的结合。他个人将其称为“异质同构”;第二个方案则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在强调对传统借鉴的过程中,由于视野或思路更加开阔,故并没限于使用榫卯语言,而是运用了更多的表现手段。

我注意到,从2018年至今,他更多是创作《楔子》系列。在这里,必须加以说明,其实,艺术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已经开始了相关创作,不过当初基本上还是以木材为媒介制作一些具有榫卯特点的作品,只是近作彻底改变了方向,即不再考虑造型与观赏的问题,而是或者在不同的现场实施打入楔子的行为,或者借助于科技手段,在一些影像中将楔子“打入”不同的建筑与现场中。众所周知,楔子本来是一种填充在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后来,文人们有时将一些小说的开头部分引申为楔子,有时将插在两折戏曲之间的小段引申为楔子。可在艺术家那里,楔子其实是作为一种介入性新元素来使用的,即会使其与不同的环境而产生新的关系或意义。也因为千变万化,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是留待观众去针对不同作品做解读吧!

回望傅中望的创作历程,我深深感到,贯穿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的“创作逻辑”一直是:在努力表达当代感受的前提下,努力从中国自身文化土壤与传统中寻求借鉴与转换。那么,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还能迈上更新的台阶吗?我且拭目以待。

是为跋。

2020年8月26日初稿于武汉合美术馆

Collaps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