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本之末—杭春晖的艺术实践”杭春晖个展
“本之末—杭春晖的艺术实践”杭春晖个展
Artist: Hang Chunhui
Curator: 吴洪亮
Time: 2020.08.09 - 2020.08.23
Address: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道二沙岛烟雨路38号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七十年代生于安徽的杭春晖,经历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顶尖艺术学府的多年深造,以及在谭平、田黎明等诸位先生的指导下,他对我国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观念与实践发起了深入思考。杭春晖并没有刻意追求中国传统水墨的审美趣味,而是一直坚定地遵从自己的内心,沿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断深潜,不断修正自己的造型语言,渐次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杭春晖的创作逻辑沿着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行进,他从不眷恋哪种风格、技法,对他而言都只是“工具”而已。选用工笔,则是杭春晖认为这是目前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御龙图》即初见雏形。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取得了蓬勃发展,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名作,为此后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唐宋,工笔画创作更是达至鼎盛时期,先后出现柔润妍雅的工笔没骨画法,描绘人间意趣的风俗画及绵密细致的工笔白描。元明两朝,工笔画受到文人画的影响与冲击,日渐式微。清以来,随着西洋绘画传入中国,工笔画的创作糅合了西方光影的写实造型与传统水墨的意境,丰富的样式和表现力,开拓了工笔画新的可能性。当传统的工笔技法与当代观念相碰撞,即萌生出诸如“本”“末”之间的哲学思考和讨论话题。《说文解字》有:“木下曰本”“木上曰末”的说法,以树根为本,以树枝为末。本末论原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孔子将其与仁及相关的种种思想的论述相结合,分析并研究问题;而杭春晖则走出了本末的既有概念,从当下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表述。

作为一种创作语言,杭春晖的艺术实践具有明晰的自觉性、系统性、序列性,每个阶段,每个系列的作品都如其实践体系里的坐标点,体现其渐次推进的存在意义。早期的《小熊系列》着意探讨一些具有批判意味的主题,《白日梦》等系列作品,在不断纯化语言的过程中,尝试通过光和形虚化的处理,表明一种观看的态度。在逐步做减法的过程中,近年来他的系列作品《被形式遮蔽的信息系列》《黑珍珠系列》《透明色系列》等,则通过二维绘画与三维雕塑的融合,构建一种难以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视觉逻辑。本次“本之末——杭春晖的艺术实践”展览呈现艺术家的50余件绘画及装置作品,是基于当下对杭春晖近十几年创作的一次回溯和梳理,作品记录了艺术家的成长、思考及实践历程。广东美术馆期望经由个体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视角,探讨当下青年艺术家如何介入当代的创作状态。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美术馆馆长

王绍强

2020年8月

Collaps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