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何日君再来:李占洋
何日君再来:李占洋
Artist: Li Zhanyang
Curator: 冀枞
Time: 2024.09.28 - 2024.11.23
Address: 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716号恒大世纪广场18栋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何日君再来:李占洋”将于2024年9月28日至11月23日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展出,展览由冀枞担任策展人,孙振华担任学术主持。继2018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推出的“风月:李占洋”香港巴塞尔个人项目之后,本次展览将展出他新近创作的平面作品、雕塑装置和文献资料。平面与立体交错重叠的复杂空间叙事,揭示了他对于场景塑造在形式间连通的探索,映射了其本我与非我现实间的磨合与重建,为观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艺术家李占洋提供了新的观看角度。

凝视之地

——李占洋的眸与心

万物生长,因果不空。

方寸之间,一视一念。

这是一个观看的时代,一个立体的时代,一个处处可视化的时代。无论是《山城夜色》(2001 年)、《大火车站》(2004 年),还是《租——收租院》(2007 年)、《双城记》(2013 年)等,提到李占洋,首先贴上的便是一个“雕塑艺术家”的身份标签,进而觉察到其视觉表达的雕塑性。梁思成先生曾在《中国雕塑史》中谈到:“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无论是对媒材的运用,还是对空间的塑造,作为雕塑艺术家的李占洋,将该媒材的立体形态和质感特性塑造得生动鲜明。从视觉角度切入,无论其成品体量的大小,作品的厚重度显然在其材料堆积的过程中,持续凝铸。而从物象语义切入,又可观览到李占洋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和恰到好处的解构。虽整体表达相对写实,但又并非单纯的再现,而是其以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方式,以对现实的分析,推出扎根日常的艺术化生活模型,赋予瞬间生命以永续的含义。在李占洋的雕塑结构中,物质性生成了空间性,空间性衍生了永恒性,永恒性言说了象征性。但纵观李占洋的创作体系,显然单一艺术身份不足以涵盖其视觉表达和言语符号系统。此次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举办的“何日君再来:李占洋”展览中,着重推出了一批近年直至近期的架上创作,少部分为雕塑。因此,在本次展览中,二维空间的平面性与三维空间的立体性将持续对话。比如同名作品《何日君再来》就有平面与立体两个版本,这并非草图与完稿,而是两件独立的创作,《FrickMuseum》亦是如此。平面与立体的共同存在,不仅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李占洋在其个体艺术历程中,对于创作持续转型的尝试,具备创新性与多义性的背后,还具备摆脱思维范式的无拘性。同时,又形成了一种独具李占洋个人特色的艺术方法论,此时的立体像其对真实生活的感知,是只要生活在真实空间中的人,就无法忽视掉的现实重量与某些事物的光影。而平面却更多的像是心灵的感知,一种精神意义上对现实空间的折叠,可能指代理想里的乌托邦,也可能映射回不去的曾经或不确定的未来……而李占洋的新作《在美丽的生活中》是一幅远观为电影院场景,近看又有诸多未尽之语的架上创作。除了场景性,大屏幕上的字幕放大又像体检视力表,最下端“在美丽的生活中”似感叹又似反讽、似梦境又似现实。其核心不仅是个体的感知,还有群体的凝视,不仅是景观的构造,还是关系的强化与转型。在李占洋创作的过程中,生成了故事、观众、李占洋、观者,多方的看与被看、被看与被画、被画与被看的关系网。多角度的涵盖和隐喻,既有艺术化的聚焦,同时还有社会性的视觉参差,既是一种对隐私的捕捉,又是一种对个体权力的反叛……因此,在“何日君再来:李占洋”的叙事体系中,个性情感、集体记忆、文化体系和媒介变革,被李占洋以铺陈的方式罗列。他用雕塑装置的立体语言,讲述着时间的平面性,又用架上创作的平面性,解构了立体现实的不可回避性。当二维与三维碰撞,当平面与立体穿插,李占洋以多媒介悖论性的熔铸,构建了否定性凝视与肯定性现实,以视觉参差的修辞语言,转换了现实维度的多重关系。因此,李占洋的视觉策略不仅是当下性的,亦是后感性的,他所熔铸与刻画的不仅是历史与文化、个体与他者,更是作品背后具体的人、鲜活的生命……物尽其用,物塑其型,新形态的间奏,未尽情的秩序,世间,脑海,凝视,同源,李占洋,言也。

冀枞

2024 年 9 月 13 日 16:13 于湖北武汉

Collaps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