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刹那的永恒》聚焦于匿名、日常或未完成的构筑物,通过摄影探索建筑的本质与价值。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曾指出,真正的“建筑”只占日常所见构筑物的一小部分,其余不过是功能性场所。摄影师杨天周却在这些被忽视的构筑中发现诗意与情感,捕捉到它们在特定瞬间呈现出的深刻意义。
那么什么才算建筑?由于建筑学自身的复杂性,至今无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定义。杨天周给出了他自己的解读一建筑是天地交汇处的地平线。地平线既是视觉分界,也是时间与空间交融的隐喻,是人类永远在追逐却无法抵达的“永恒”。这里的“永恒”并非物质层面的长存,而是糟神与记忆的延续,由建筑与环境在瞬间的互动中得以彰显。这组影像中,建筑的未完成、废弃或临时性状态恰恰强调了这种短暂的永恒感,突显出时间流逝与永恒追求间的张力。
同时,这组影像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紧密关系。杨天周并不孤立呈现建筑本体,而是展示地貌、植被、光线、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塑造了建筑意象,使环境本身成为建筑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史与建筑史角度看,这组影像回应了“日常纪念碑”以及“匿名建筑”的文化记忆问题。通过对非典型构筑的记录,杨天周希望引导观者重新审视建筑的边界:建筑不仅包含名家作品,更包括那些在当下语境中依然唤起场所感与集体记忆的非凡存在。
《刹那的永恒》是一场关于建成环境的长期思考。何谓建筑?建筑的价值应当如何评判?建筑如何才能成为连接记忆、环境与未来可能性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