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ro
Language
HomeShows石头青年——张宁雕塑个展
石头青年——张宁雕塑个展
Artist: Zhang Ning
Curator: 王兴魁
Time: 2008.08.01 - 2008.08.25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2号院B-11
IntroductionArtworks
Preface

偏锋新艺术空间(草场地)于8月1日至8月25日举行“石头青年——张宁雕塑个展”。 张宁作为一名积极探索的年青雕塑家,从一开始,他就重视雕塑语言的研究,力图在学院雕塑的范式上有新的拓展。和那些直接在西方当代雕塑谱系中寻找养分的艺术家有所不同,张宁既不迷恋“波普雕塑”的样式,也没有借鉴“卡通化”的语言表达,正相反,他近似于保守地将“高浮雕”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载体。这种选择本身存在着一定风险,因为“高浮雕”在形态上并不是一种新的雕塑样式。但是,为了摆脱传统浮雕在语言表现上的局限性,他试图赋予语言以一种文化介质,即在强调作品的叙事性的同时,强调一种源于传统的东方审美经验。这直接体现在《山水》系列中。对于张宁而言,如何在《山水》系列原有的表现上,让作品中的图式、场景与个体的当代生活发生联系是长期困扰着他的问题。然而,在《留影》系列中,作品在意义的表达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为人物介入到由山水构建的环境之中,作品因此而具有了一种强烈的“叙事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浮雕》的“叙事性”得益于中国传统审美观照方式的滋养,艺术家有效地继承了王国维的“有我”和“无我”之境在审美体验上产生的“移情”作用。其次,这种“叙事性”与艺术家个体的情感体验有密切关系。实际上,不管是《大浮雕》还是《鸟》系列,艺术家都试图将自己对当代生活的体验融入到作品的叙事中。张宁希望将这种心理叙事融入到一个更大的社会学语境中,使其成为当代年轻人心理症候的表征。可以说,不管是《大浮雕》系列还是《鸟》系列,张宁既延续了《山水》系列的场景描述,又突出了作品的“叙事”特征,而“叙事”更多地是侧重于“心理”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视觉”来实现的。 在张宁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可能性。就语言形态而言,张宁的雕塑作品有效地结合装置、建筑艺术的形态,拓展传统雕塑的形式边界;就观念的表达来说,其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中西双重的艺术史参照系下,让作品与当代的文化、社会现实更好的结合起来。因此,张宁的雕塑可以让观者很好的感受到雕塑的某些新特质。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的这次个展,将是张宁近年探索过程的一个展现。

Collapse details